第四节 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强化要素保障和高效服务,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果,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制造业根植性和竞争力。
第三节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补齐和延伸产业链,推进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废物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置。
健全产业基础支撑体系,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工艺等工业基础数据库。第二节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E级和10E级超级计算中心。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布局一批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第三十九章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就地过年对服务业行业,比如长途旅行之类的交通运输方面,可能就有抑制作用。
今年1-2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6%。目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展到了最后的数据审核汇总阶段。在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实体店铺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背景下逐渐恢复性增长。去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主要指标同比增速都出现大幅度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去年1-2月份下降13.5%,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13%,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0.5%,这些数据基数的大幅度下降,显著抬高了今年1-2月份的同比增速。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今年春节期间就地过年给商场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1月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环比下降,总体来说就地过年到底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提问 答:就地过年是今年的新事物,很多地方今年都倡导就地过年,也出台了不少优惠措施,鼓励员工就地过年。市场销售保持增长,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9年同期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2%。
第二个方面,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在投资领域目前恢复比较慢的是制造业投资,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下降3.4%,恢复的势头还是比较缓慢,这也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企业投资能力的恢复、投资信心的恢复,尽管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毕竟疫情防控的压力还是存在的,外部的环境还比较复杂严峻,所以制造业投资恢复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同时,保持就业总体稳定我们也有非常多的有利条件,具体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第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将带动就业需求扩大,有利于就业形势的稳定。但是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所以还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从这些方面着手来适应双循环的需要,充分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总体上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解决好大城市的住房突出问题,完善住房市场体系、保障体系都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在升级类商品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两年平均增速都达到了18%以上,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速。工业生产快速增长,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9年同期增长16.9%,两年平均增长8.1%,为近年来同期较高水平。
我想你主要关注2021年经济发展走势是怎样的,从1-2月份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情况来看,可以说2021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恢复的态势是有基础、有条件的。总体上看,虽然就业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压力,但还是有很多有利条件实现就业总体稳定。
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186万人,远远超过年初设定的目标。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带动我国出口快速增长。
1-2月份,商品零售两年平均增长3.8%,餐饮收入下降2%,说明餐饮消费还是受到局部地区的聚集性和散发性疫情影响,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二是外部需求有所改善。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各种各样的灵活就业的模式层出不穷,这些都有利于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增长,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2019年同期增长14.1%,两年平均增长6.8%。从城乡市场变化的情况来看,就地过年的影响也有所体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扣除基数影响以后两年平均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两年平均增长1.7%。
从政策支撑看,刚刚结束的两会指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为企业纾困,政策保持延续性,不急转弯,根据具体的形势变化进行调整完善,促进经济基本盘的稳定。刚才在很多指标的表现中都提到了就地过年带来的影响,从整体上看,就地过年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企业的影响不太一样。
在发布会上我们会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结果,包括分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受教育程度等方方面面的数据。以工业生产为例,初步测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同比增速只有8.1%。
关于全年走势的判断,刚才已经作了一些回答,不管从经济恢复态势来看,还是从要素支撑、政策支撑来看,应该说2021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恢复的状态,是有基础、有条件的,我们也有信心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在科技领域存在的多年来一直想解决但没有能解决的难题方面,我们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当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
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我国技术研发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还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这是4月12日下午,习近平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同袁隆平院士等农业科技人员亲切交谈,了解水稻育制种产业发展和推广情况。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8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文章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第五,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5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143条改革任务,目前已完成110多条改革任务。要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完善军民融合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清除民参军、军转民障碍。
第一,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新疆域。
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围绕这些重点任务,这些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决心不能动摇、勇气不能减弱。《墨经》中写道,力,形之所以奋也,就是说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 1996 - 2019 抱朴含真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宏达中路